团委(2022)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1-10-26    浏览次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维护学院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保障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入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第三 条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第四条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一)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文化现象的侵蚀和影响,用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努力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三)全院以学院大型活动为示范,逐步锻造精品活动,形成品牌效应。系(部)以小型多样的活动为主体,逐步形成结合专业教育的特色活动。(四)学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良性开展。(五)校园文化活动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双休日进行,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六)校园文化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任何组织单位不得在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收取“参赛费”、“组织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七)安全有序。校园文化活动主办单位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有关主办、承办单位要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制定活动安全方案,并按照学院保卫处有关要求进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八)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单位要制定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加强现场秩序维护,加强安全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包括:非课程教学计划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和集体活动,包括在公共场所或在校外举办的各种思想教育、文化、体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报告会、讲座、竞赛、素质能力培训班、学习班和其他在校内、校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第六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实行院(职能部门)、系(部)两级管理模式,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活动。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具体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两办、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教务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由学生工作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院团委书记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系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 校园文艺、体育、实践活动的管理

第七条我院各教学单位、党团组织、学生组织都可以在校内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文艺活动,包括文娱、体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和其他在校内、校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集会、游行类活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审批程序报批后方可进行。

学生社团活动原则上在本社团内部开展,面向全校的活动或与校外组织开展活动必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八条组织单位须自组织活动之日起提前一周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举行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主办单位,;

2.举行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参加人员构成;

3.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安全责任人(一般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或部门分管安全的领导);

4.单位对于举办活动的意见;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需要学校协调解决的问题。

第九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之内做出有关是否同意举行的审批决定。

第十条校园文化活动审批单位对同意举办的活动发放《校园文化活动许可证》,保卫处、宣传部、后勤处等管理部门在检查时以许可证为依据,没有办理许可证的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

1、校外、校内公共开放区域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体育活动除外)由校团委审批;

2、在校外、校内公共开放区域举行的校园体育活动由校体委审批;

3、在校内公共教室举行的校园文艺、体育、实践活动由举办单位负责审批和管理;

4、在学校内外举行大型综合类活动由学校确定承办单位牵头负责组织工作。

5、学生个人不能私自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个人组织活动鼓励学生个人挂靠学生组织举行。如果需要举行个人才艺展示或爱好兴趣展示的学生,需要事前向所在学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审批同意的单位负责活动的安全和秩序。涉及使用上述场地的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6、室内活动超过200人、室外活动在500人以内的由学院或主办部门审批后报校团委、保卫处备案;室内活动超过400人,室外活动超过1000人的由院团委审查后报学院分管校领导审批,室内活动超过500人,室外活动超过2000人的由分管院领导审查后报学校党委主要领导审批,并送校团委、保卫处备案。

第十一条校园文化、体育、实践活动的管理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活动本身的秩序和安全由举办单位负责,活动外围的安全和秩序由保卫处负责。

第三章各类素质类培训班及学习班的管理

第十二条经过审批,学院或有关职能部门可以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素质类培训班、学习班。学生班级和个人不得组织此类活动。

第十三条培训班、学习班应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在校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综合素质发展平台,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第十四条举办学生素质类培训班、学习班应在举办之日起提前两周向院团委提出申请;举办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和英语过级培训班的单位需在举办之日起提前两周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举行培训班、学习班的时间期限、地点、规模、活动计划及对象;

2、授课人员的情况介绍;

3、主办单位意见;

4、财务收支计划及管理办法;

5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五条因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需借用教室及其他校内场所、物资者,须持有审批单位批准的申请书到有关单位办理租借手续。有关单位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予以审核并指定活动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

第十六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一周内做出有关审批决定。

第十七条组织单位须在各类竞赛、培训班、学习班结束后一周内,向主管部门提交办班的详细情况总结报告及财务收支结算明细表备案。

第十八条举办培训班的单位要确定安全责任人,确保办班期间学员的活动有序、安全进行。

第四章邀请活动的管理

第十九条学生组织经审批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教授和其他专业人士、社会名流、校友等来校举行公开讲座、报告、演出、展览等活动。学生个人不得举行上述活动。

第二十条组织单位需在发出正式邀请之日起提前一周向院党委宣传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向对方发出邀请,由组织单位负责接待安排。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邀请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参加邀请活动的人员规模及范围;

3.拟邀请人员的情况简介和其他资质证明;学生组织不邀请宗教人士进行活动,涉及人文、社会、政治类的邀请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审核后报学院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准。

4.教学单位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其他学生组织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学生社团(协会)由院团委签署意见;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的邀请活动需借用教室及其他校内场所、物资者,须持有主管部门批准的申请书到有关单位办理手续。

第五章校外文化体育活动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凡我院在籍的学生生进行校外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的集体劳动、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除外),均应由活动的组织者按本办法中规定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审批程序进行。未经批准的活动都不得组织和实施。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原则上应限定在本市城区或市郊以内,能当天往返学校。

第二十三条学生进行活动时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活动主题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能鼓舞大学生积极进取、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奋发向上。

第六章募捐活动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募捐活动是广大师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情助困的爱心行为,应以切实帮助解决同学困难为宗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第二十五条国家或上级党委政府因国内外重大灾害等事件发出募捐倡议或学校确定进行募捐活动的,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面向教职工的募捐由学校委托校工会通过工会系统进行募集;面向学生的募捐由学院委托院团委通过共青团系统进行募集。 因在校学生生病、家庭变故或其他突发事件需要通过募捐筹集必要资金的,由学生所在单位写出详细情况说明和申请,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审核,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审批同意后由申报单位组织实施。

因在校教职工生病、家庭变故或其他突发事件需要通过募捐筹集必要资金的,由教职工所在单位写出详细情况说明和申请,报校工会审核,由学院分管工会工作的领导审批同意后由申报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经过审批,学院或校内各单位可以面向全校教师和学生举行募捐活动;学生班级和个人不得组织此类活动;院团委制作专门用于捐款活动的捐款箱供组织单位在进行募捐活动时使用;募捐活动由审批单位统一规范管理。

第二十七条拟举办募捐活动的组织单位应在举办之日起提前五日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同意后方可进行,并报保卫处备案。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募捐活动拟进行的时间期限、地点、规模及募捐对象;

2、受助人员的情况介绍;

3、主办单位详细工作计划和人员分工;

4、捐款管理办法;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二十八条经审批同意进行的募捐活动必须在指定地点有序进行。为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禁私自在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进行募捐活动,严禁流动募集、强迫捐款、强制摊派等不文明募捐行为。

第二十九条有关单位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日内做出有关审批决定。

第三十条组织单位须在捐款结束后一周内,向院团委或院工会提交活动情况报告及捐款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组织单位收到一次超过20元以上数额的捐款应登记造册,捐款结束后在院内张榜公示,主动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举行捐款的单位要确定安全责任人,确保捐款活动有序、安全进行。

第七章涉外活动及涉及民族问题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拟邀请外籍人员或港澳台同胞来校参加活动或我院学生拟参加国际组织和港澳台地区有关组织的活动,组织者或参加者须在发出或接受正式邀请之日起提前一周向国际合作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正式邀请或接受邀请。

第三十三条涉及民族等方面的活动,组织者须报请党委常委办公室审查后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并提交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涉及宗教、民族等问题的情况,经批准后方可举办。

第八章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宣传管理

第三十四条凡在校园内举行各种活动需进行宣传活动的要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五条班级、系(部)使用横幅、展板、招贴画、告示进行宣传活动的由各系负责审查内容和版式,保证展出品的整洁和美观、并在活动结束时及时撤除。

第三十六条需要聘请校外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的必须经过党委宣传部审批同意。

第三十七条学院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活动经费。筹集到的经费要严格财务管理,合理开支。

第三十八条校园内原则上不进行纯商业宣传活动。主办单位需要在学生活动中进行商业宣传的,组织单位要将宣传方案提前三天向院团委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并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宣传;宣传方案报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三十九条其他宣传管理按照学校宣传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章责任承担与违纪处罚

第四十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行为应符合学院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单位负责人对活动的内容、秩序、安全及结果负责。

第四十二条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举办活动的,主管部门有权视违纪具体情况,给予如下相应处理:

1.责令停止举办活动。

2.对活动组织者和主要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或根据学院相关办法给予处理。

3.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将移送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学校委托党委学生工作部、院团委负责解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