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近期,由院团委主办、交通运输学院承办、各二级学院协办的第二十七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生活废品变宝”手工艺作品大赛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6件优秀作品,快来看看吧~
一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闫瑞辰《拾忆长安》
古城西安艺术氛围浓厚,资源充足,为“锦灰堆”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利用废弃的报纸作为创作元素,通过书、拓、画等巧妙结合,将“锦灰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大家。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庥博《最后的冰川》
冰川的减少,与我们把污水、浓烟等有害物排放到大自然中使气候变暖有关。随着冰川的减少,对生活在冰川的动物们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希望通过此作品,引发同学们对于保护环境的深思,引导大家从自我做起,节约资源保护大自然。
牵引动力学院 詹剑锋《永生花》
情人节送女生永生花,不仅是在表达爱意,还在作出“相守一生”的承诺。用这种方法,即解决了降解塑料的难题,又守护了情侣之间的爱情。
三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吴政涛《手摇风扇》
夏日将至,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炎热,坐在教室角落的同学不一定能吹到电风扇,我们以此为灵感,利用矿泉水瓶,雪糕棒,棉线,竹签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手摇式风扇。比起传统风扇,手摇式风扇无需电源,绿色环保,拉动棉线就能转动,简单安全。
土木工程学院 田皓淼 吴杜婷《云朵灯》
这一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小夜灯,是使用在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废品制作。这个作品不仅有观赏性还具有实用性,可以当做照明灯来使用,制作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电子信息学院 张楠《鞋盒变包》
采用旧的鞋盒二次利用,打造一个更新潮更多元化的背包,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也完成了更新颖更时尚更潮流的创作。这不仅保留了原鞋盒的设计理念,也实现了新型收纳,出门,上课都可以背,并且空间也很大,满足现在年轻人们的时尚,便携,简易,环保的收纳追求。
优秀奖
交通运输学院 杨俞 王想《竹筏秋千笔筒》
笔筒:可以放笔、尺子等文具。
秋千: 以秋千为原型可以放置笔、尺子等文具。在保持桌面整洁的同时,又能节省桌面空间,放在桌面上也比较精致美观。采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作为主要材料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废物再回收与利用。
机电工程学院 王妮《香穗麦田》
实现了废品利用,使塑料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工艺品用于观赏。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以此致敬缅怀我们的人民英雄。
电子信息学院 郭佳美 程梦丹《复古留声机》
如今大学生普遍喜欢网购,随之而来的快递盒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所以我们想将这些纸盒变废为宝。一是减少了垃圾堆积,二是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复古留声机具有观赏价值,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可放在自己的房间作为装饰。
机电工程学院 严珍珍《小吊灯》
践行低碳生活环保理念。让废品有了观赏性,再次实用性。同时为夜晚熄灯后的宿舍,提供一丝温暖的光亮。
牵引动力学院 王刚《非遗鱼灯》
作品通过拼接与勾勒描绘,呈鲤鱼状,分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可灵活转动展示多种形态姿势,突出独具中国传统风格的特征与美。鲤鱼灯是美好,吉祥的象征。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更进一步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想借此来宣扬非遗文化,让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中华传统艺术。
土木工程学院 刘雨聪 房艳萌《绽放》
该作品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虽然饱受风雨,但终究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作品白天可以放在书桌等平面上观赏,夜晚可作为小型夜灯使用。
国际交通学院 何佳俊《折纸笔筒》
这个笔筒是由废弃的纸张折叠而成,环保无污染,美观且耐用,容量大,可以放很多笔和尺子,也可以随意拆卸,组装,拼装成各种样式的小动物等等。
电气工程学院 蒲佳晨 郝付强《可乐灯光笔筒》
这个灯光笔筒的制作材料很常见,就是我们平常喝饮料用的易拉罐,做法也很简单。易拉罐的内部可以用来装笔,作为学习工作用品的同时还可以当作灯光摆件,在紧急时候可以当作提灯应急照明。
国际交通学院 邢思航《小猪存钱罐》
本产品以废旧塑料瓶为材料,绿色环保且拥有可爱的外观,还可以培养小孩子的存钱意识,功能性强。
电气工程学院 戚晨轩《木桶摆件》
你是否留意过餐馆里的一次性筷子?用完后便会被抛弃。为了使筷子有效利用,我们把一次性筷子据成几节,再用橡皮筋和塑料瓶捆绑在一起,木桶上端用细线固定,这样就做成一个小木桶,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够增加同学们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生活废品变宝”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灵活取材,自由开拓。从“废品”到“作品”的过程中,同学们发挥想象、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积极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愿西铁学子争做“节能环保”的宣传员和践行者,为建设绿色校园和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