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光辉岁月,传承革命精神,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7月13日至7月15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星火燎原红色铁路人”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雪地讲话旧址、延安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
第三站||雪地听讲话,
甘泉品豆腐
雪地讲话旧址
7月13日,实践团来到了毛主席雪地讲话旧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主席这次激情澎湃地讲话总结了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意义,更增强了我党的革命士气,为我党的革命指明的方向。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景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话说长征精神》思政课现场教学,实践团成员们们专注认真、聚精会神,通过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解,同学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过程及其非凡意义有了深入了解。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逐一参观了会师地遗址陈列室。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以及石碑上记录的鼓舞人心的讲话梗概,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红军万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此外,实践团还参与了“重走革命路”特色实践活动,通过拼凑线索,努力还原当年的英雄故事,对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甘泉豆腐厂
下午实践队抵达延安市甘泉县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并学习了豆腐制作工艺,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内涵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学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公司以生产甘泉豆腐干为主,奉行“质量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与社会公益事业,员工约九成为周边村镇居民,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公司也为贫困家庭提供工资福利和节日补贴,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站||重上宝塔山、
枣园寻革命、“七大”杨家岭
延安宝塔山
7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延安宝塔山,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自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这座古塔也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正如陈毅元帅所云:“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在宝塔之下,一场以“宝塔山下的誓言”为主题的宣讲令团队成员们热血沸腾,“在宝塔山下,青年知识分子立下铮铮誓言,为了民族独立,为了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这些誓言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庄严承诺!
枣园革命旧址
同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也是中央社会部的驻地,在此期间这里成为了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革命旧址的陈列展物,在旧址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历程,在革命故事中感悟先辈们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大学生红色讲解员张泽桐以《为人民服务过时了吗?》为题进行宣讲,他讲到:“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劳动者以“为人民服务”为指引,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从热火朝天的工厂车间,到广袤无垠的农田大地;从教育战线的辛勤耕耘,到科技领域的不懈探索,他们的付出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十年代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以及家喻户晓的雷锋同志,特别是毛主席亲自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永不过时,它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伟大的精神,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杨家岭革命旧址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实践团了解到:杨家岭是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等人的居住地,也是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大楼的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同时还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成员们在杨家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岁月中的坚守与创新,激励着青年们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站||延安学革命、
“清凉”看新闻、
桥儿沟开大会、
宣传靠“鲁艺”
延安革命纪念馆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它是研究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西北革命史、延安精神的纪念馆,在这里,实践团同学们回顾了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同时也深刻的学习到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新闻纪念馆
通过参观新闻纪念馆,实践团了解到清凉山新闻出版社旧址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从这里走出来了: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等。陈毅元帅在七大开幕时赋诗曰:“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因此,清凉山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参观后,同学们开展了《火炬红闻》活动,成员们团结协作现场制作了一张张报纸,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当年新闻工作者们的辛苦与严谨。
桥儿沟旧址、鲁迅艺术学院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桥儿沟旧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地,也是鲁迅艺术学院所在地,更是革命文化的圣地。这里培养了大批的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冼星海、艾青在此任教,《黄河大合唱》《白毛女》也出自这里。在鲁迅艺术学院,实践团成员们开展了《一笔一刻》特色版画制作活动,同学们也做了一回艺术家,亲身体验了版画的完整制作流程。首先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想要的图案,在刷上墨,拓印到纸上,就完成了一部艺术作品。通过“一刻一画”特色版画制作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在艰苦的环境下,文艺工作者付诸的努力和背后的艰辛,这种非凡的感染力,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里,仍旧照亮着青年们前行的道路。
当天晚上,实践团一同前往1938剧院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延安 延安》。通过逼真的场景再现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战火连天的延安岁月,亲身体验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延安精神的薪火相传。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互动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一段段革命历史更加具象化地在现实中展开,使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百年大党在千锤百炼中展现的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激发同学们在延安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在人生的征途上筑梦前行。